当月气候概况
1.环流特征
5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极涡较常年明显偏弱。反映在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度地区除大西洋东北部为-40~-80位势米的负高度距平覆盖外,北大西洋中部至欧洲、贝加尔湖西北部地区和北太平洋北部为40~80位势米的正高度距平控制。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月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较常年偏大,强度略偏强,但脊线位置偏南。
5月,南半球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3波型分布。在高度距平场上,40°S以南的南大西洋中部、南太平洋中部和南印度洋中部洋面上空为低于-40位势米的负高度距平,距平中心值低于-120位势米。南极洲和南美洲以南洋面上空被40~120位势米正高度距平控制。其余地区接近常年。
2.中国气候
5月,我国月平均气温除西藏高原西部和中部、新疆部分地区和东北的西北部较常年同期偏低1~2℃外, 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南大部气温偏高1~2℃。月内,我国降水除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新疆大部、湖南北部等地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1倍,局部地区偏多1~2倍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少,其中东北大部、江淮大部等地偏少3~8成。
3.世界气候
l 5月,月平均气温除中亚、中西伯利亚、北美洲的西北部至东南部较常年偏低1~2℃外,其余地区偏高1℃以上,其中,欧洲中南部、俄罗斯西部、北美洲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偏高2~4℃。
l 5月,月降水量除欧洲北部、中亚至我国的西部、美国中东部、加拿大北部、南美洲中部和南部较常年偏多5成~1倍,局部地区偏多达5倍以上外,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少5成以上,其中西北非、西亚、南亚地区全月无雨。
l 5月5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东北部遭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50人死亡、500人受伤,约600多座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l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雨、山洪和泥石流肆虐肯尼亚,造成至少30人死亡,100多万人无家可归,许多房屋、路桥和水电设施遭到破坏。
l
5月上旬至中旬初,美国自西向东遭受约412次龙卷风袭击,至少造成42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数十人失踪。电力、交通和通讯设施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l
5月中旬,斯里兰卡南部和西部连降暴雨,引发了5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237人死亡,约200人失踪,150万人被迫撤离。
l
5月下旬,菲律宾北部和中部遭受热带风暴“林法”袭击,暴雨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洪水泛滥,至少造成41人死亡、8人失踪,经济损失约220万美元。
l
5月下旬开始,印度出现持续高温,个别城镇气温高达50℃以上,截止到6月7日造成近1400人死亡。大范围的炎热高温导致十几年来罕见的严重旱灾,对农业造成很大的影响,部分地区发生了饮水困难。
热带特征
1.海温
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距平中心强度较上月明显加强,范围向西扩展,低于-0.5℃的负海温距平控制了150°W以东洋面,距平中心低于-3.0℃。NINO4区、NINO3区、NINO1+2区海温距平指数分别为0.2℃、-0.9℃和-1.7℃,分别较上月明显下降了0.3℃、0.6℃和0.6℃。赤道西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大部仍然维持0.5℃左右的正海温距平。
2.环流
风场
5月,对流层低层(850hPa),赤道东太平洋和热带西太平洋上的西风距平范围较上月有所扩大,赤道印度洋上空纬向风接近常年。在对流层高层(200hPa),热带太平洋大部为西风距平控制,其中赤道东太平洋由上月的弱东风距平转为较强的西风距平,中心强度达到12米/秒。赤道印度洋风场基本正常。
南方涛动
本月,南方涛动指数从上月的-0.1下降为-0.5。
热带地区对流活动
5月,OLR距平场表明,赤道东太平洋上空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赤道以北的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明显加强,中心位于菲律宾以西的洋面上。在对流层低层(850hPa)辐散风场上,辐合中心位于130°E,10°N,辐散中心位于95°W,5°S附近;相应地,对流层高层(200hPa)辐散风场上,热带太平洋上的辐散、辐合中心分别位于145°E,5°N和100°W,15 °S附近。
ENSO监测
1.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负距平中心较上月明显加强,范围向西扩展,各关键区海温指数均有明显下降。
2.本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异常冷水较上月有所增强,负距平中心低于–5.0℃,并向表层抬升。
3. 赤道东太平洋上空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菲律宾附近的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明显加强。
4.对流层高层赤道太平洋大部月平均纬向风呈西风距平,但低层赤道西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也呈西风距平。其中,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距平月内变化显著,5月上、中旬为强东风距平,下旬迅速转为强西风距平。
5.南方涛动指数为–0.5,较上月有所下降。
以上特征表明,目前热带海洋呈现明显的ENSO冷位相特征。本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下降仅仅是一次季节性的波动,还是新的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前兆?为此,我们将继续对热带海洋、大气状况进行密切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