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气候概况

 

热带大气—海洋状况

2009年春季拉尼娜状态结束,夏季厄尔尼诺事件发生

2009年赤道中东太平洋经历了由La Nina状态向El Nino事件的转换过程(1)。其中,2008年底开始的La Nina状态在20094月结束,此后赤道中东海表温度距平逐步回升并于20096月发展为一次El Nino事件(2)

 

1 赤道太平洋(5ºN5ºS)海表温度距平时间-经度剖面(单位:℃)

2 尼诺区(Niño ZNiño 3.4)海温指数(单位:℃)和南方涛动指数(SOI)序列

 

东亚夏季风

2009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和结束均偏晚,强度正常

2009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6候爆发,比常年偏晚。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夏季风前沿主要维持在华南至江南一带(3)6月第6候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推,夏季风的前沿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第2候,副热带高压北跳,夏季风前沿继续向北推到江淮、黄淮地区。7月中旬夏季风前沿抵达华北地区。9月下旬,暖湿气团迅速南撤到25°N以南地区,10月第3候,夏季风撤离南海地区,南海夏季风结束,结束时间较多年平均偏晚3候。

2009年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为-0.35,属于正常年(正常值范围为-0.50.5)。南海夏季风强度的逐候演变显示,2009年的主要变化特征为前期强后期弱:自5月第6候至8月第2候,南海夏季风强度总体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强,8月中旬至10月第3候,虽呈强弱相间的波动变化,但主要表现为偏弱特征(图4)。

 

 

3 850hPa 110°E—120°E平均假相当位温时间—纬度剖面(单位:K

4 南海监测区纬向风强度指数逐候变化,红色方框为气候平均值(单位:米/

 

 

北半球积雪

200910-12月中国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大

20091-9月,北半球、欧亚大陆、中国和青藏高原的积雪范围均较常年同期偏小。10-12月,北半球和欧亚大陆积雪面积均较常年同期偏大5%20%;中国和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明显偏大,其中10月青藏高原积雪面积为历史同期最大值,11月中国积雪面积为历史同期最大值(图5)。

2009年秋季北半球积雪日数及其距平分布表明,欧洲北部、50°N以北的亚洲大部、青藏高原西北部和东部、蒙古北部、55°N以北的北美洲北部积雪日数达3060天,俄罗斯东北部、北美洲北部和格陵兰岛积雪日数超过60天。距平场上,中国的青藏高原西北部和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和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西部和东北中部等地,蒙古国大部,北欧部分地区,俄罗斯西部部分地区,北美洲北部部分地区积雪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040天。青藏高原南部、中亚局部、北美洲西北部局部地区偏少1030(6)

 

5  区域积雪面积指数(单位:百万平方公里)

(a) 北半球  (b) 欧亚大陆  (c) 中国  (d) 青藏高原

(实线为逐月积雪面积,红色表示低于较气候值,蓝色表示高于气候值,气候值为1973-2002

 

6  2009年秋季北半球积雪日数(左)及其距平(右)分布(单位:天)

 

 

全球主要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009年初,暴风雪、低温和寒潮天气席卷欧洲大部,北美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秋冬连旱;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罕见高温;夏季,中国东部、南亚、欧洲多国、美国西海岸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年内,澳大利亚、墨西哥、非洲东部持续干旱。6月,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开始形成。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气旋活动均较常年偏少。

1.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于20096月形成

20096月,赤道中东太平洋Nino综合区海温监测指数达到0.6,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在随后的5个月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 各主要NINO监测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维持在0.5以上,并缓慢上升7-11月,Nino综合区海温指数分别为0.80.90.80.91.3,满足连续6个月关键区海温指数高于0.5,标志着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形成[6]

2.雪灾和寒潮

2008年末~2009年初,寒流和浓雾侵袭印度北部,气温降至4-9℃,造成至少50人死亡。浓雾亦造成航空、公路和铁路交通受阻。

1月末,冰冻雨雪天气袭击美国中东部,造成至少23人死亡,并引起中东部大范围停电,大量航班被延误或取消。3月初,美国东部出现罕见暴风雪,为近16年来历史同期最强降雪,恶劣天气同时还影响到加拿大大西洋沿岸数省。下旬,美国中北部平原频遭暴风雪袭击,造成至少6人死亡;暴风雪使得季节性融雪量增加导致红河水位暴涨,超过11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造成至少2人死亡。

2009年冬季,欧洲多国多次出现大雪和寒流。1月上旬,欧洲遭遇几十年罕见寒流,大雪和持续低温造成至少13人死亡,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国受冰雪影响严重。2月上旬,英格兰遭受了1991年以来的最大降雪,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了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部分地区恶劣天气的红色预警。暴雪造成包括首都伦敦在内的英国许多地区的交通陷入瘫痪。2月,德国大部地区遭遇暴风需袭击,南部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雪,严重影响交通。2月中旬,莫斯科及周边地区强降雪引发了6000多起交通事故,造成至24人死亡。2月中旬,巴尔干半岛大部遭遇大雪袭击,造成至少3人死亡。

2月中旬,中国东北地区遭遇暴雪袭击,严重影响交通。

2月底-3月初,约旦连续遭遇大雪、暴雨和大风天气,北部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30厘米,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6月初,受寒流影响,加拿大西部大草原地区气温骤然下降,出现了罕见霜冻和大雪。6日,美国北卡洲出现近60年来罕见降雪;1-18日纽约市遭遇创纪录的低温连阴雨天气。

6月上旬,英国北部出现罕见低温和大雪,瑞典中、南部亦出现低温降雪,造成交通受阻。

7月下旬,低温寒流袭击阿根廷大部和巴西南部,造成至少39人死亡。阿根廷中部地区出现1965年以来最大的降雪,局地最低气温降至-16;巴西部分地区气温降至-5.8,为5年来最低气温纪录。

10月至11月初,北半球中高纬多个国家和地区遭受暴风雪袭击,创下降雪偏早新纪录。10月中旬,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波兰等国迎来今年的第一场大雪,打破最早下雪纪录;10月下旬至11月初,亚洲中高纬部分地区、欧洲东部和北部、北美北部和西部连降暴风雪,其中中国东北、华北等地出现自1951年以来第三早的初次降雪年份(仅次于19601987),也是近20年来最早的现降雪年份;美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积雪超过1,怀俄明州的降雪量打破当地10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12月上旬,美国中西部和加拿大东部遭暴风雪袭击,造成美国至少17人死亡。加拿大西部则遭寒流袭击,温度低至-30以下。下旬,暴风雪袭击美国大部地区,造成至少20人死亡。

12月中下旬,寒流暴风雪两次袭击欧洲,波兰气温降到-20以下,巴伐利亚的气温降到了欧洲有记载以来最低的-33.6,寒流造成欧洲至少142人冻死。另外,欧洲部分地区积雪深度达到了50厘米,持续暴雪严寒天气造成波兰、乌克兰、捷克、奥地利、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塞尔维亚等欧洲国家飞机停飞。

3.高温热浪

1月底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高温热浪袭击,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持续多日达到43,造成至少22人死亡。其中墨尔本130的最高温度达45.1并连续3天高于43,为自1855年有相关记录以来的第一次。由于持续异常高温和干旱,加上人为纵火,引发澳大利亚东南部维多利亚州和新威尔士州森林大火,至少222人死于火灾,为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之一。

3月上旬,巴西圣保罗遭遇连日高温,其中31气温为194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4月中下旬,印度大部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147,造成至少72人死亡。

419-21日,美国加州遭高温热浪袭击,洛杉矶高温打破50年气象纪录。

6月下旬,高温席卷中国17省(区、市),其中河南安阳、河北邢台、山东朝城和潍坊等地25日最高气温打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纪录。7月,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持续高温天气,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99月上中旬,中国南方大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6月,由于季风北进推迟,印度中部、北部和东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南亚诸国出现罕见持续高温热浪天气,印度东部奥里萨邦部分地区出现近50的高温天气,巴基斯坦中部旁遮普省也出现48高温。高温热浪造成土地干裂、水库干涸、河流枯竭;南亚至少375人死于高温热浪的影响,其中印度120人,孟加拉国100人,巴基斯坦65人。

7月上中旬,墨西哥北部地区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超过40,造成至少3人丧生。

7月下旬,欧洲多国(塞尔维亚、匈牙利、捷克、克罗地亚、奥地利、希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遭遇高温热浪,高温风大导致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林火频发,共造成至少9人死亡。8月中旬,法国、意大利再次遭高温袭击,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0以上。

7月下旬,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遭遇高温热浪,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

4.干旱

由于2008/2009年冬季持续少雨,中国北方出现严重的气象干旱。其中,华北西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和黄淮地区的气象干旱等级为特旱,共有4千多万人受灾,受灾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2月,中国华南大部和云南出现较为严重的干旱。

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面临严重干旱。

5月下旬,巴基斯坦大部地区出现高温热浪天气,其中东南部最高气温达到48

5月,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持续少雨和气温偏高,出现严重干旱。

年初至8月,墨西哥持续少雨,大部分地区遭遇7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68月,印度南部遭遇严重干旱,其中部分地区降水量为近40年来最少。

68月,澳大利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暖的冬天之一,高温干旱天气严重影响了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冬季农作物的产量。

8月,美国西南部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天气,其中德克萨斯州多个地区经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

6月下旬日至8月中旬,中国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等地遭遇严重气象干旱。9月,中国东北南部和华北北部降水显著偏少,干旱持续。10月,中国南方大部地区由于前期持续少雨,出现中到重度干旱,江西、广东和云南等等旱情较为突出,农业受到严重影响。

年内,非洲东部多国的持续干旱导致粮食和饮水短缺,影响了数以百万人的生活。

8月初,巴西东北部遭遇干旱,造成约120万人受灾。

5.暴雨和洪涝

亚洲1月,赤道西太平洋多国遭遇暴雨袭击。月初,洪水袭击马来西亚中部和北部地区,大约5000人撤离家园。上中旬,暴雨持续袭击菲律宾北部和东部,引发水灾和山体滑坡造成至少11人死亡,9人失踪,近20万人无家可归。中旬,大雨袭击印度尼西亚多个地区,造成山洪和山体滑坡,导致11人死亡,1人失踪。

2月中旬至3月上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5月中下旬,中国南方地区多次遭遇暴雨袭击,部分地区过程降水量超过300毫米。

5-8月,印度多地(尤其北部)多次遭遇暴风雨袭击并引发洪灾,累计造成百余人死亡。10月上旬,印度南部持续暴雨并引发6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造成至少286人死亡。

7月上旬,越南北部和缅甸北部暴雨引发洪水,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造成至少58人死亡。

7月下旬,日本西部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16人死亡。

7月下旬,蒙古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水,造成至少23人死亡。

6-8月,尼泊尔暴雨成灾,至少68人死于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洪水及其他灾害。10月上旬,尼泊尔西部持续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洪水,造成至少36人死亡。

1125,沙特阿拉伯西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雨袭击,造成至少103人死亡。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西部的吉达、麦加和拉比格三地,吉达地区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降雨量达70毫米,超过沙特全国年平均降雨量的2/3

128,印度尼西亚中部因暴雨引发洪水,造成至少6人死亡。

欧洲:6月下旬,捷克东部暴雨引发洪水,造成9人死亡和数人失踪。

7月下旬,波兰和捷克部分地区遭暴风雨袭击,造成至少10人死亡。

10月初,暴雨袭击意大利西西里岛,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23人死亡,40人失踪。

11月中旬,暴风雨袭击英国西北部。其中英格兰的坎布里亚郡和苏格兰南部的4个郡受灾严重,部分地区24小时内降雨量达314毫米,创下英格兰降雨纪录。

美洲:2月初,阿根廷北部遭遇暴风雨袭击,造成至少4人死亡,多处地区受灾,电力供应中断。2月中旬,巴西北部和东部、哥伦比亚西南部、秘鲁中部连降暴雨并引发洪灾。3-4月,哥伦比亚大部和秘鲁东南部多次遭遇暴雨,十余万人受灾。4月至5月中旬,巴西北部和东北部因连降暴雨引发洪水,造成至少44人死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511,美国中东部地区遭暴雨和大风袭击,至少造成6人死亡。6月上旬,持续暴雨袭击美国德克萨斯州北部地区,造成245千人电力供应中断。9月下旬,持续数日的暴雨在美国东南部引发洪灾。造成至少11人死亡,损失超过2.5亿美元。

11月下旬,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和乌拉圭遭暴雨袭击,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河水上涨,多个村镇和大面积农田被淹。洪水共造成至少14人死亡,紧急疏散近万人。12月上旬,巴西东南部连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至少26人死亡。1217,秘鲁南部因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9人死亡,25人受伤。

澳洲:2月澳大利亚东北部和西北部持续强降水并引发洪水,造成至少7人死亡。其中昆士兰州受灾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州总面积的62%

5月下旬,澳大利亚东北部连降暴雨,导致沿岸地区严重水灾。

非洲:3月,持续强降水频袭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纳米比亚、赞比亚、马拉维、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等国,引发44年来最严重洪灾,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共造成至少133人死亡。

68-12日,科特迪瓦沿海及东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雨,首都阿比让还引发泥石流、塌方和水灾,造成21人死亡、7人受伤和6人失踪。

91, 布基纳法索等西非国家遭受暴雨袭击,共造成至少167人死亡。

6.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2009年,西北太平洋共有22个热带风暴生成,较多年平均值(27)异常偏少。其中11个达到台风级别,较多年平均值(14)偏少

53,菲律宾东部遭受热带风暴“鲸鱼”袭击,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27人死亡。8日,菲律宾北部遭受台风“灿鸿”袭击,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47人死亡。

624,热带风暴“浪卡”侵袭菲律宾中、北部,造成至少9人死亡,5人受伤,另有7人失踪。

827日,热带风暴霍利娜和台风莫拉克先后袭击菲律宾,引发多起泥石流和洪水灾害,造成至少18人死亡,7人受伤,3人失踪;7日和9日,台风“莫拉克”分别登陆台湾花莲市和福建省霞浦县,强降水和大风给给台湾、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等地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对台湾的影响较为严重,造成台湾至少470人死亡和195人失踪。

8911日,受热带风暴艾涛影响,日本各地普降暴雨,引发河水泛滥、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至少13人死亡,10人失踪。

9月下旬,台风凯萨娜袭击菲律宾和越南,造成至少517人死亡。

10月上半月,台风“芭玛”相继袭击菲律宾东北部、中国海南和越南北部地区,暴雨持续引发洪水,共造成至少380人死亡。

112,台风“银河”登陆越南。受其影响,菲律宾、越南和柬埔寨普降暴雨并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至少159人死亡。

108,台风“茉莉”袭击日本,造成2人死亡。

2009 年东太平洋形成17 个冠名的风暴,其中7个达到飓风级别,均接近多年平均值。

大西洋: 2009年大西洋飓风季节,共生成10个热带风暴,多年平均值为12个。其中3个飓风,较多年平均值(6)偏少。

823,飓风比尔袭击加拿大南部,强降雨和大风造成大面积水灾、断电和交通中断。

1018-21日,飓风“里克”袭击墨西哥,造成2人死亡,最大风力达290公里/每小时,是10年来东北太平洋海域最强的飓风。

11月上半月,受飓风“艾达”影响,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墨西哥湾沿岸和美国大西洋沿岸普降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198人死亡,80人失踪,20多万人受灾。

北印度洋:2009年北印度洋气旋季生成8个热带气旋,其中4个气旋性风暴。

417,热带风暴 “比吉利”登陆孟加拉国东南沿海,造成至少4人死亡。

525,热带风暴“艾拉”袭击了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西南部,造成至少167人死亡。

1111,气旋风暴“菲安”袭击印度西海岸,连日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导致印度南部至少75人死亡。

 

7.沙尘暴

4月下旬,沙尘暴袭击蒙古国中部和中国西北东部部分地区,造成至少8人死亡和18人失踪。

9月下旬,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遭遇7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11月下旬,由于持续干旱,悉尼再次受到沙尘暴袭击。

1222,美国西南部遭遇沙尘暴袭击,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造成至少4人死亡。

 

 

中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引自2009年中国气候公报)

2009,我国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台风、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风雹、高温热浪、沙尘暴和大雾等多种气象灾害,特别是阶段性严重干旱、区域性极端暴雨(雪)、局地性强风飑线、高频次登陆台风等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7  2009年中国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

 

1. 全国干旱面积偏大,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突出

2009年,全国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突出,年初河南、河北、安徽等北方冬麦区出现严重秋冬连旱;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出现明显冬旱;200945月,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出现严重春旱;西藏东部出现严重初夏旱;6月下旬至11月上旬,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等地出现了严重夏秋连旱;8月至11月上旬,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广东6省(区)出现近50年来罕见秋旱。

2. 降水极端性强,局地暴雨洪涝和次生灾害严重

2009年,我国降水极端性强,局地和区域性暴雨洪涝灾害多发。59-10日,华北南部和黄淮北部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6月底,长江中下游遭受年度最强暴雨袭击;7月下旬至8月上半月,长江中下游出现“倒黄梅”天气,长江上中游主要支流先后发生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四川、重庆、湖南、浙江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并引发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 台风登陆个数多,影响区域集中且路径复杂

2009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2个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生成,生成个数较常年(平均27个)偏少,其中有9个在我国华南沿海登陆,登陆个数比常年偏多2个。台风登陆比例高,影响区域集中且路径复杂。“天鹅”具有生命史长、盘旋停滞、路径复杂曲折、强度弱、移速慢等特点,是有台风记录以来在广东省陆地滞留时间最长的热带风暴。0908号强台风“莫拉克”是2009年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登陆台风。0917号热带风暴“芭玛”于929生成,1014停止编号,历时16天,具有生命史长、路径诡异、强度变化大、登陆频繁等特点。

4. 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受灾面积偏大,损失偏重

2009年,全国因低温冷冻灾害和雪灾共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367万公顷,与常年相比,受灾面积偏大。

61720,东北地区中北部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黑龙江、吉林区域平均气温均为198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黑龙江平均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吉林平均降水日数为197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10311116,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3次大范围的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最大降温幅度普遍有1520,部分地区达20以上。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初雪日期比常年偏早2535天,部分站点初雪日期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119-12日,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最大积雪深度突破历史记录,其中河北石家庄积雪深度55厘米(超历史极值36厘米),山西阳泉积雪深度40厘米(超历史纪录21厘米)。

5. 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风灾影响大、损失重

2009年,我国大风、冰雹、龙卷风、雷电等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降雹次数比常年明显偏多;风灾影响大、损失重。与常年相比,风雹受灾面积和经济损失均偏重。长江中下游在11月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历史罕见。

6. 夏季南方高温天气频繁,东北出现罕见低温

623-2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78-2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815914,南方再次出现长时间高温天气,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平均高温日数为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南方高温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东北中北部出现了阶段性罕见低温阴雨天气。61720,黑龙江、吉林区域平均气温均为198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而黑龙江平均降水日数达33.7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吉林平均降水日数为31.4天,为197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