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气候概况

 

ENSO监测

一次新的拉尼事件于20078月开始形成。

20068月开始的El Niño事件于20071月结束。20072月初,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逐渐转冷;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异常冷水明显西伸;8月,Nino综合区(Nino Z)和Nino 3.4区海温距平指数分别为-0.6-0.5,标志着拉尼状态的开始;912月,拉尼状态迅速加强。812Nino Z温指数分别为-0.6、-1.0、-1.2、-1.51.3,连续5个月小于-0.5累积值为-5.6低于-4.0,已经达到拉尼事件的标准。监测表明,一次新的拉尼事件于20078月开始形成。

200812月,Nino Z温指数均为-1.2,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地区的海表温度仍是低于-1.0,表明此次La Nina事件仍在持续。

 

1 赤道太平洋(5ºN5ºS)海表温度距平(单位:℃)经度-时间剖面

Fig.1 Longitude-time section of SSTA (Unit: )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5ºN5ºS)

 

 

2 Niño综合区(Niño Z)海温指数(单位:℃)和南方涛动指数(SOI)序列

Fig.2 Variations of Niño Z indices (Unit: ) and SOI

 

季风监测

2007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结束亦偏晚,强度偏弱。

2007年南海夏季风于5215月第5候)爆发,比常年略晚。南海夏季风爆发后,西南季风迅速占领南海—华南地区,南海地区为暖湿气团控制(图3);6月中旬,伴随副高北跳,西南季风北进到江淮流域,梅雨亦盛行该区域,黄淮及其以南地区皆为暖湿气团控制;7月下旬,暖湿气团推进到华北地区,8月中旬后,暖湿气团迅速南撤;9月初,暖湿气团撤到华南地区;10月第3候,暖湿气团已经撤离南海地区,东北风进占南海地区,南海夏季风也随之结束。南海夏季风结束较多年平均时间(9月第6候)偏晚3候。

2007年南海夏季风的强度指数为-1.3,较多年平均偏弱。从逐候季风强度的演变来看,5-7月总体偏弱,8月及以后时段呈现强弱波动(图4)。2007年夏季(6-8月),阻高不活跃,冷空气偏弱,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位于黄淮—江淮流域、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西部,上述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35成(图5)。

3 850hPa 110 ºE120ºE 平均假相当位温(单位:K)时间-纬度剖面

Fig.3 Time-latitude section of 850hPa θse (110 ºE120ºE mean) (Unit:K)

 

4 南海监测区纬向风强度指数(单位:米/ 秒)变化(红色方框为气候平均值)

Fig.4 Variation of zonal wind index (Unit: m/s, red open bars stand for climatology) over monitoring region

 

5 110 ºE120ºE 候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时间-纬度剖面(单位:%

Fig.5 Time-latitude cross section of pentad total precipitation

percentage anomalies over 110 ºE120ºE (Unit: %)

 

积雪监测

2007年北半球积雪面积较常年偏少。

2006/2007年冬季,北半球积雪面积整体上较常年同期略偏小,其中欧亚大陆的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略偏小;中国整体的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大,青藏高原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大。2007年春、夏和秋季,北半球总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小,其中欧亚大陆、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积雪面积均较常年同期偏小(图6)。

2006/2007 年冬季积雪日数分布表明,欧亚和北美洲50ºN 以北大部地区积雪日数在75天以上,中国黑龙江大部、内蒙古的东北部、新疆西北部等地积雪日数均达到75天以上。距平场显示,北美洲中部部分地区、西亚部分地区、新疆天山山脉、内蒙古中西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地区,积雪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0-40天。欧洲中东部、中亚部分地区、中国青藏高原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东北南部地区积雪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10-40天(图7

6 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单位:百万平方公里)

(a) 北半球 (b) 欧亚大陆 (c) 中国 (d) 青藏高原

(虚线为气候值,实线为实际值,红色表示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小,蓝色表示偏大)

Fig.6 Regional snow cover anomaly indices (Unit: 106km2 )

(a) Northern Hemisphere, (b) Eurasia, (c) China, and (d) Tibetan Plateau

(dashed line: climatology, solid line: monthly snow cover area, red: monthly snow cover area is below climatology, blue: monthly snow cover area is above climatology)

 

7 2006/2007 年冬季北半球积雪日数(左)及距平(右)分布(单位:天)

Fig.7 Number of days with snow cover (left) and its anomalies (righ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Dec.2006-Feb.2007 (Unit: d)

 

 

200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2007年全球气候明显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七个最暖年。20078月,一次新的拉尼事件开始形成。年初,强寒潮和暴风雪袭击中国东北地区、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夏季,东亚、南亚、欧洲中南部和美国等地均遭遇不同程度的高温热浪天气。年内,中国南部和美国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南亚地区出现洪涝,亚洲和南美洲多国暴雨频繁。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次虽然接近常年,但具有强度强、影响范围广、灾害重的特点;东太平洋热带风暴活动次数较常年同期偏少。2007年,大西洋飓风期的热带风暴活动次数接近历史同期水平。

1 2007年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仍然明显偏高,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七个最暖年。19982007年是记录上最热的十年。

2007年,全球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暖,年平均地表气温较常年(19611990年的30年平均)气温偏高0.41°C,是自1861年有器测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七个最暖年。其中,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较常年气温偏高0.63°C,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个最暖年份;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较常年气温偏高0.20°C,是自185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第九个最暖年份。其中,20071月全球平均温度为12.7°C,是记录上最暖的一月份,19611990年的一月份平均值为12.1°C

2 一次新的拉尼事件于20078月开始形成

20068月开始的El Niño事件于20071月结束。20072月初,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逐渐转冷;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异常冷水明显西伸;8月,Nino综合区(Nino Z)和Nino 3.4区海温距平指数分别为-0.6-0.5,标志着拉尼状态的开始;912月,拉尼状态迅速加强。812Nino Z温指数分别为-0.6、-1.0、-1.2、-1.51.3,连续5个月小于-0.5累积值为-5.6低于-4.0,已经达到拉尼事件的标准。监测表明,一次新的拉尼事件于20078月开始形成。

3 雪灾、寒潮和大雾

亚洲:

1月,中国长江中下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湖北省和安徽省遭受雪灾。2月,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多次大雾天气,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46人死亡。3月,暴风雪袭击中国东北部地区,造成22人死亡,7人失踪。

1月,日本北部遭暴雪和大风袭击,造成至少6人失踪,4人受伤,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地区的大风强度创下有观测以来1月份的最高纪录。

3月,印度北部遭大雪和暴雨袭击,造成至少50人死亡。

10月上旬,强暴风雪袭击蒙古,造成7人死亡和数人失踪。

欧洲:

1月下旬,德国、法国、英国和捷克等国遭到大雪侵袭,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德国至少3人死亡。

美洲:

14月,强寒流和暴风雨雪多次袭击加拿大和美国,恶劣天气频繁出现,造成加拿大至少9人死亡,美国至少110人死亡,电力供应和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其中,2月上中旬的强寒流和暴风雪造成美国东北部最低气温达到-424月初,受强冷空气影响,加拿大西部地区降雪为历史同期罕见,最低温度达到-9

57月,南美洲西南部地区受极地冷空气影响持续低温,造成至少17人死亡。

11月,美国加州中部大雾,造成严重交通事故,至少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12月,强暴风雨雪袭击美国和加拿大,恶劣天气及所引发的各种事故已造成至少72人死亡。

4 高温热浪

亚洲:

6月,中国北方出现持续高温,最高温度达到43.77月中国东南部受高温热浪袭击,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

6月,高温热浪袭击了南亚,巴基斯坦南部出现51.6的极端高温,创下了1929年以来的新记录;高温热浪造成巴基斯坦和印度307人死亡。

8月中旬,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40.9℃,创下了日本新的最高气温记录,造成13人死亡。

欧洲:

67月,欧洲中部和南部受到严重高温热浪袭击,最高气温普遍超过40,其中意大利最高气温高达45,塞浦路斯出现了创纪录的42。高温不仅造成近600人死亡,还引发了多起山林火灾。

美洲:

7月,罕见的高温袭击美国西部多个州,不少城市突破历史同期高温纪录,拉斯韦加斯日最高气温高达47。热浪和干旱还导致美国西部发生森林火灾。8月中旬,美国南部和中西部遭遇热浪袭击,最高气温高达44℃,造成至少41人死亡。9月初,热浪袭击美国加州南部,造成至少25人死亡。

5 干旱

3月,受前期降水持续偏少的影响,中国西南地区遭遇大面积春旱。9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中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南部地区出现严重秋旱连初冬旱,其中部分地区出现50年一遇特大干旱。

截止到4月底,由于受近5年降水持续偏少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南部遭受严重到干旱的困扰。其中,澳洲的主要农业区极度缺水,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持续多年的干旱,致使农业大幅减产。

由于降水偏少,蒙古国持续多年的干旱2007年更加明显,超过600条大小河流断流或干涸。

812 月,美国东南部四分之三的地区遭受严重干旱。

6 暴雨和洪涝

亚洲:

5月中下旬,中国四川省因强降水引发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271万人受灾和25人死亡。6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以南、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部引发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共造成141人死亡,39人失踪。7月,中国淮河流域、西南东部和黄淮部分地区遭暴雨袭击,出现特大洪涝,共造成500多人死亡,160人失踪。9月底到10月中旬,中国北方地区出现历史罕见连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降水日数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这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共有1315.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2.7万公顷,绝收37.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5.3亿元。

2月上旬,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地区连日暴雨引发洪灾,造成至少66人丧生,约76万人被迫撤离。3月初,连日暴雨又在印度尼西亚东部引发大规模泥石流,造成多处道路交通瘫痪,至少40人丧生,约40人失踪。1226,暴雨在印尼西部地区引发泥石流,造成至少120人死亡,数十人失踪。

59月,受季风雨影响,南亚多国遭遇洪灾,共造成至少3000人死亡,6000万多人受灾。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受灾尤为严重。

8月上中旬,朝鲜遭受暴雨袭击并引发了10年来最严重洪灾,造成至少600人死亡或失踪,约30万人无家可归,10万公顷土地被毁,主要公路、铁路和桥梁受损,大片区域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中断。

8月上中旬,越南中部连降暴雨引发洪灾,造成至少74人死亡、9人失踪。洪灾还造成上百栋房屋倒塌,数万户居民房屋和数万公顷农田被淹,多处道路、桥梁和堤坝被毁,部分地区交通中断。

11月中旬初,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地区暴雨成灾,造成153人死亡。

欧洲:

1月中旬,猛烈暴风雨席卷欧洲多国,英国南部、法国北部、荷兰、德国和捷克等国遭到暴雨和强风的袭击,造成至少47人死亡。

7月中旬,200年一遇的滂沱大雨横扫英国,造成60年来最严重洪灾。

美洲:

1月上旬,巴西东南部地区持续大雨,导致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50人丧生,约1.4万人被迫撤离。

2006/2007年厄尔尼诺现象影响,12月,玻利维亚连降暴雨,引发洪水,造成至少51人死亡,6人失踪。这次水灾是该国近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12月,秘鲁持续遭受暴雨和冰雹袭击,并引发洪涝、泥石流,导致至少27人死亡,43人受伤,约48万人受灾。

25月,由暴雨引发的多次龙卷风袭击美国,共造成至少62人死亡,大量建筑毁坏。

5月上旬,乌拉圭连降暴雨并引发特大洪水,导致全国9个省受灾,约1.2万个用户电力中断,1万余人被迫疏散,部分地区交通瘫痪。

7月上旬,由于连日暴雨,墨西哥南部发生泥石流,一辆载有60人的巴士被掩埋。

10月上、中旬,持续暴雨引发海地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31人丧生。

10月中旬,持续暴雨引发中美洲数国洪灾,造成尼加拉瓜9人死亡,6人失踪,1.3万多人受灾;哥斯达黎加17人死亡,近2000间房屋被淹,1.5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1100万美元。

非洲:

1月中下旬,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地区连遭暴雨袭击,造成53人死亡,25人失踪。

12月,莫桑比克连遭暴雨袭击,造成至少40人死亡,约12万人无家可归。

79月,东非和西非多国遭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造成至少270人死亡,150多万人受灾,其中,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尔受灾最重。

7 台风、飓风和热带风暴

2007年西北太平洋形成24个冠名的热带风暴,多年平均值为27个。其中14个达到台风级别,与多年平均值持平。在东南亚数百万人口受到热带气旋影响,其中台风“帕布”、“罗莎”、“利奇玛”和热带风暴“琵琶”最为严重。

7月中旬,台风万宜袭击日本中南部,造成5人死亡,80余人受伤。

热带风暴“帕布”于88在台湾东部沿海登陆、10日在香港和广东中山再次登陆。受其影响中国广东雷州半岛遭遇罕见特大暴雨,造成86.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6.2亿元。

81819日,台风“圣帕”在中国台湾和福建省登陆,登陆福建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秒)。“圣帕”是2007年登陆中国的强台风,造成51人死亡,13人失踪。

96,台风“菲特”在日本登陆,造成2人死亡,76人受伤,1人失踪。

916,台风“百合”在韩国南部登陆,造成15人死亡,2人受伤, 1人失踪。

919,台风“韦帕”在中国浙江登陆,造成7人死亡,4人失踪,中国东部的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安徽、上海等地均受影响。

103,台风“利奇马”登陆越南,引发越南中部和北部水灾和泥石流,造成86人死亡,9人失踪。

1067日,强台风“罗莎”在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两次登陆,共有979.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2人,直接经济损失95.8亿元。

11月下旬,菲律宾受台风“米娜”和“海贝思”袭击,引发暴雨,导致至少35人死亡。

2007年东太平洋形成11个冠名的风暴,其中4个达到台风级别,较多年平均值偏少。

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节,共发生14个冠名的风暴,多年平均值为12个。其中6个定为飓风,与多年平均值持平。自1886年以来,首次出现两个5级飓风(“迪安”和“费利克斯”)在同一季节登陆。

8月中下旬,飓风“迪安”袭击加勒比海地区,暴雨和狂风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至少27人死亡。

91,热带风暴“亨丽埃特”袭击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引发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8人丧生,2人受伤。

9月初,飓风“费利克斯”在尼加拉瓜大西洋沿岸北部地区登陆,并横扫中美洲多国,造成至少98人死亡,11人失踪。

913,飓风“哈伯特”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登陆,引发暴雨洪水,造成至少1人死亡。

928,飓风“洛伦索”在墨西哥东部登陆并造成强降雨,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至少3人死亡。

10月底,热带风暴“诺埃尔”袭击了多米尼加、海地、古巴和牙买加等加勒比海多国,造成至少115多人丧生。

12月中旬,热带风暴“欧尔加”袭击加勒比海多国,造成约40人死亡,其中多米尼加受灾最重,至少37人死亡。

2007年北印度洋形成6个冠名的风暴,其中3个达到台风级别,较多年平均值偏多。

6月上旬,强热带风暴古努(强度达到5级飓风标准)在阿拉伯半岛东部沿海登陆,造成61人死亡,27人失踪。这是该地区自1945年以来遭遇的最强的热带风暴。

11月中旬,超强热带风暴“锡德”横扫孟加拉国,造成至少3447人死亡,1700多人失踪,3万多人受伤,经济损失超20亿美元。


8. 2007年全球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


 

2007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异常天气气候事件

2007年,中国部分地区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气象灾害多发并发。夏季,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受暴雨影响,多个大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北方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秋雨。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春旱;东北出现严重夏伏旱;江南、华南遭遇严重高温伏旱和五十年一遇特大秋旱。热带气旋登陆多,死亡人数少,强台风“圣帕”、“韦帕”和“罗莎”给南方多省带来较重损失。初春,辽宁、山东遭遇罕见暴风雪(雨)。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雷击灾害伤亡重。春季,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少,但出现时间集中。总体看,2007年干旱面积偏大、暴雨洪涝损失重、城市内涝频发、雷击灾害伤亡多,气候年景中等偏差。由于预报比较准确、预警及时,防灾减灾组织得力、措施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据统计,2007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342亿元,高于1991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但较2006年偏少;因灾死亡2571人,比2006年明显减少。从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统计来看,干旱和暴雨洪涝仍是2007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82%;旱灾比例明显大于2006年,风雹、热带气旋、低温冷冻和雪灾比例均小于2006年(图9)。

9 2007年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比例

Fig.9 The proportion of covered areas of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

over China in 2007

 

1. 暴雨洪涝灾害较常年偏重,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

2007年,南方部分地区夏初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淮河流域汛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重庆、济南等地暴雨造成严重城市内涝;河南、陕西、山西7月底出现特大暴雨灾害;云南遭遇特大泥石流、滑坡灾害;北方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秋雨。总的来看,与2001年以来灾情相比,暴雨洪涝经济损失偏重,死亡人数接近常年。

夏初南方部分地区暴雨洪涝  66-9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出现较大范围强降雨天气,25个县(市)遭遇大暴雨袭击,过程降水量普遍有50150毫米。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西、福建6省(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1374万人受灾,79人死亡,49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

汛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  629726,淮河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总降水量一般有200400毫米,其中河南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中西部有400600毫米;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50%2倍,河南信阳偏多达3倍。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465.6毫米,超过2003年和1991年同期,仅少于1954年,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图10。由于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后启用10个行蓄(滞)洪区分洪。受暴雨洪水影响,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共有2922.2万人受灾,死亡35人,紧急转移安置101.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8.7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65.3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6.1亿元。

 


10 629726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3-2007年)

Fig.10 Time series of precipitation (mm) in Huaihe River Valley from 1953 to 2007

 

城市暴雨灾害  盛夏,重庆、济南、乌鲁木齐、郑州、北京、上海等多个大城市遭受暴雨灾害,内涝严重,交通受阻,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716-20日,重庆西部出现强降水过程,其中17日沙坪坝降水量达262.8毫米,突破1892年以来日雨量极值;重庆全市因灾死亡55人,直接经济损失29.8亿元。718,山东省出现强降水天气,济南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突发的大暴雨造成济南市严重内涝,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并造成25人死亡。716-19日,新疆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17日乌鲁木齐降水量57.4毫米,突破有记录以来的极值。

7月末河南、陕西、山西特大暴雨灾害  728-31日,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其中河南卢氏3个半小时降水量达53.3毫米,山西沁源、阳城、安泽24小时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三省因灾死亡134直接经济损失50多亿元。

云南特大泥石流、滑坡灾害  718-24日,云南遭受大雨、暴雨袭击,腾冲、大关、临沧、盈江、普洱、江城等县(市)出现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全省因强降雨造成51.8万人受灾,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7亿元。

北方历史罕见秋雨  9月2610月14,西北中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持续雨(雪)天气,降水量一般有502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5倍;降水日数普遍在10天以上,较常年同期偏多514(图11。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6省(区)平均降水量仅少于2003年同期,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区域平均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9天,为历史同期最长秋雨(图12),达百年一遇。持续阴雨(雪)天气使秋收秋种受到严重影响,甘肃、山东、山西、河北、陕西、青海等地直接经济损失95.3亿元。

11 20079261014中国降水日数距平分布(天)

Fig.11 Anomalies of rainy daysd over China during Sep.26th to Oct.14th in 2007


12 926-10月14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6省(区)平均降水日数历年变化(1951-2007年)

Fig.12 The number of rainy days (d) for Gansu, Ningxia, Shaanxi, Shanxi, Hebei, Shandong provinc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Sep.26th to Oct.14th during 1951 to 2007

 

2. 干旱面积偏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

2007年,北方发生大范围春旱;东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夏伏旱;江南、华南出现严重高温伏旱和五十年一遇特大秋旱并延续至初冬。总体看,2007年中国干旱范围偏大,灾情也偏重。

北方大范围春旱 3月下旬至5月中旬,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5%80%,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6省(区)平均降水量只有23.7毫米,不足常年的一半,为历史同期最少值。降水持续偏少,加之气温明显偏高,大风天气多,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春旱。在旱情最重的5月上旬,全国受旱面积1400多万公顷,比常年同期多300万公顷,有近900万人、70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有900座水库干涸。

黑龙江严重夏伏旱 611810,黑龙江省平均降水量只有143.1毫米,为历史同期次少值,三江平原发生多年罕见的夏伏旱,全省779万人受灾,受旱面积568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5.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另外,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初夏旱也比较严重。

江南、华南严重高温伏旱 71810,江南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139.2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三少;区域平均气温则为历史同期第二高值,广东、福建、浙江等省部分地区最长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高温少雨导致干旱发展迅猛,旱情严重。湖南、江西、广东、广西4省(区)因旱有371.9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151.9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面积24.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9亿元。

江南、华南五十年一遇特大秋旱  9月下旬至12月中旬,江南、华南及西南东南部降水明显偏少,其中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福建6省(区)平均降水量仅有73.1毫米,为历史同期次少值。长时间少雨,致使上述地区发生五十年一遇特大秋旱,干旱持续至初冬(图13)。因旱造成300多万人、250多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主要江河湖库水位持续走低,城市供水、航运和水利发电等受到很大影响。

13 2007年南方秋冬连旱示意图

Fig.13  Sketch of autumn-summer drought over China in 2007

3.热带气旋登陆多、时间集中,死亡人数少

200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5个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生成,生成个数较常年(平均27个)偏少,其中有8个在中国登陆(图14、表1),登陆个数比常年偏多1个,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及9月中旬后期至10月上旬。热带气旋共造成8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97.7亿元;强台风“圣帕”、“韦帕”和“罗莎”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2007年热带气旋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991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但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常年。

14 2007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路径图(中央气象台提供)

Fig.14 The tracks of Tropical Cyclones which landed on China during 2007 (Provided by Central Meteorological Office of CMA)

 

1 2007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简表

Table 1 Summary of Tropical Cyclones landed on China in 2007

编号(名称)

登陆时间

(月.日)

登陆地点

最大风速

(/)

中心气压

(百帕)

受灾地区

0703(桃芝)

Toraji

7.5

广西东兴

23

986

广西、海南

0707(帕布)

Pabuk

8.8

8.10

8.10

台湾恒春

香港新界

广东中山

30

20

18

980

991

996

广东、广西、福建

0708(蝴蝶)

Wutip

8.9

台湾花莲-台东

20

990

福建

0709(圣帕)

Sepat

8.18

8.19

台湾花莲

福建惠安

50

33

930

975

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湖北、广西

0713(韦帕)

Wipha

9.19

浙江苍南

45

950

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安徽、山东

0714(范斯高)

Francisco

9.24

海南文昌

20

987

海南、广西

0715(利奇马)

Lekima

10.2

海南三亚

30

980

海南、广西

0716(罗莎)

Krosa

10.6

10.6

10.7

台湾宜兰

台湾宜兰

浙江苍南-福建福鼎

50

45

33

935

950

975

浙江、福建、安徽、江苏、上海

 

强台风“圣帕” 0709号强台风“圣帕”818在台湾花莲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50/秒,19日在福建惠安再次登陆。“圣帕”是2007年登陆中国强度最强、影响最大的台风,降雨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福建、浙江、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共有6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

强台风“韦帕” 0713号强台风“韦帕”919在浙江苍南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45/秒。“韦帕”发展迅速、强度强、范围大、路径西折、风大雨强。受其影响,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安徽、上海6省(市)直接经济损失83亿元。

强台风“罗莎” 0716号强台风“罗莎”106先后两次在台湾宜兰登陆,7日在浙江苍南至福建福鼎一带沿海再次登陆。“罗莎”是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最晚的一个台风。受其影响,浙江、福建、安徽、江苏、上海5省(市)直接经济损失96.8亿元。

4.低温冻害及雪灾受灾面积大,部分地区损失严重

2007年,中国因雪灾和低温冷冻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07.2万公顷,较常年偏大,但较2006年偏小。

115-17日,长江中下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湖南中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沿江一带出现了大到暴雪,局部大暴雪。安徽、湖北两省共有21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4.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32-5日,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辽宁、山东等地出现历史最强的暴风雪(雨),渤海湾、莱州湾以及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瞬时最大风力达13级。暴风雪造成辽宁许多城市交通瘫痪,120多万人受灾,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9亿元;山东省64万人受灾,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6亿元。

4月初,受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过程,降温幅度普遍在10以上,其中贵州、湖南大部、广西北部、江西西部及重庆南部等地降温超过16。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局部地区遭受严重低温冷冻灾害,共造成505.5万人受灾,作物受灾面积46.6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8.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3.1亿元。

5.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雷击灾害严重

2007年,中国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雷击灾害严重,死亡人数多;江西、重庆、浙江等省(市)受灾严重。

523,重庆市开县发生严重雷击灾害,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44人受伤。622-25日,江西省上饶、南昌、抚州等市的部分地区遭受严重雷电、风雹灾害,因灾死亡41人(其中雷击死亡36人)。625,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发生重大雷击事件,造成7人死亡。

73,江苏扬州高邮市、安徽滁州天长市遭受龙卷风袭击,造成14人死亡,117人受伤,近1800间房屋倒塌。79-11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山东34个县(市、区)146万人受灾,死亡7人,85人受伤;农作物受灾面积10.1万公顷,损坏房屋1.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6亿元。724-26日,甘肃出现区域性冰雹灾害,造成15个县的71.8万人受灾,1人死亡,18人受伤;农作物受灾面积7.2万公顷,损坏房屋1.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

6.高温热浪袭击江南、华南等地

525-29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较大范围高温天气,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安徽北部、山西南部以及陕西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及天津等地达到3841,一些站点日最高气温突破当地5月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夏季,中国东部及新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温天气,其中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江苏南部、浙江大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新疆南部极端最高气温达3846℃(图15)。夏季,东部大部分地区及西北西部均出现壤墒情急剧下降,干旱迅速发展。7月至8月上旬,江南、华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一般有2030天,部分地区超过30天;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高温日数偏多1015天,广东、浙江、湖南的部分地区偏多15天以上;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广西等省(区)部分地区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超过历史同期极大值。

15 2007年夏季中国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图(℃)

Fig.15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over China in summer 2007 (℃)

7.沙尘天气少,出现时间集中

2007年春季,中国北方平均沙尘日数为2.0天,比常年同期偏少3.6天,为1961-2007年期间春季沙尘日数第三少的年份。春季北方地区共出现15次沙尘天气过程(表2),比2006年同期偏少;其中强沙尘暴过程1次,比2006年偏少4次(图16)。沙尘天气出现时间集中,3244311天中出现5次沙尘天气过程,平均两天1次。330-31日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是2007年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影响了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

16 2000-2007年春季中国沙尘天气过程分布

Fig.16 The course of Sand and Dust Storm events in spring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7

228凌晨,一列从新疆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旅客列车在吐鲁番遭遇大风,瞬时最大风力达14级(41.8/秒),致使11节车厢被吹翻,4人死亡,南疆线铁路被迫中断行车。

2  2007年春季中国沙尘天气过程简表

Table2  The Sand and Dust Storm events over China in Spring 2007

序号

起止时间

过程类型

主要影响系统

影响范围

1

324

扬沙

东北气旋

内蒙古东南部、吉林中西部

2

326

扬沙

蒙古气旋

内蒙古中部

3

327-29

沙尘暴

蒙古气旋

南疆盆地西北部、甘肃东部和河西地区、宁夏、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等地

4

330-31

强沙尘暴

蒙古气旋

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北部等地

5

331-4月3

沙尘暴

锋面

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

6

414

沙尘暴

蒙古气旋

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北部、内蒙古西部

7

416

扬沙

冷空气

青海中北部

8

419

沙尘暴

蒙古气旋

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中北部、南疆盆地

9

422-23

沙尘暴

冷空气

南疆盆地、青海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出现扬沙和浮尘,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

10

52-3

扬沙

冷空气

南疆盆地、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吉林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扬沙,局部地区沙尘暴

11

57

扬沙

冷空气、蒙古气旋

内蒙古、吉林、辽宁、山西和河北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扬沙,其中,内蒙古局部地区沙尘暴

12

58-10

沙尘暴

冷空气、蒙古气旋

南疆盆地、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扬沙,其中,南疆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内蒙古、甘肃的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局地强沙尘暴

13

515

扬沙

冷空气、蒙古气旋

南疆盆地、内蒙古、陕西及山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陕西的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

14

519-20

沙尘暴

冷空气

南疆盆地、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南疆盆地出现沙尘暴、局地强沙尘暴

15

522-24

沙尘暴

冷空气

南疆盆地、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及华北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南疆盆地、内蒙古和甘肃的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局地强沙尘暴

8.大雾对交通影响大,造成较重人员伤亡

2007年,中国中东部地区雾日一般1040天。与常年相比,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江淮西部及辽宁中部、广西南部、贵州中部等地偏多28天;东北大部、西北东南部、江淮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西南东部和南部偏少520天,局部地区偏少20天以上。大雾天气对交通造成较大影响。据统计,2007年因大雾引发交通事故等造成146人死亡,死亡人数较2006年明显偏多。

210-12日,湖北出现连续大雾天气,造成多条高速公路全线关闭,长江湖北段全部停航,武汉天河机场关闭5小时。211沪昆高速公路江西樟树段因大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造成11人死亡,39人受伤。225,湖北省黄冈江北公路段因浓雾发生特大车祸,造成84伤。325安徽省合徐高速公路由于大雾引发多起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30人受伤。1026-27日,中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影响面积总计约41.8万平方公里;26日北京首都机场大多数航班延误,大量旅客滞留;京津塘等4条高速公路及东、南六环临时封闭;山东境内6条高速公路的52个出入口因雾封闭;27日,江苏宁通高速因大雾发生15起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

9.空间天气未出现异常现象

2007年,太阳活动水平低,没有出现剧烈的爆发活动,也没有出现太阳质子事件。日冕上冕洞逸出的高速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引起强度不同的磁暴,其中4142852310251120出现了中等磁暴。不同强度的磁暴期间,电离层有不同程度的小扰动。

 


附表 2007年省(区、市)降水量、平均气温极值统计表

Table Extremes for regional precipitation and mean temperature on annual and seasonal scales in 2007

降水量

最大值

次大值

最小值

次小值

 

 

 

 

冬季

 

 

 

 

春季

 

黑龙江

江西、湖南

 

夏季

 

贵州

内蒙古

黑龙江

秋季

 

 

 

 

平均气温

最高值

次高值

最低值

次低值

北京、上海、天津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新疆

河北、湖北、重庆、西藏、青海

 

 

冬季

北京、上海、重庆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甘肃、江苏

内蒙古、陕西、浙江、湖南

 

 

春季

上海、江苏、安徽、青海

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新疆

 

 

夏季

内蒙古、浙江、广西

黑龙江、福建

 

 

秋季

 

 

 

 

注:1.中国年()降水量、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为31个省(区、市)面积加权平均值。省(区、市)年(季)降水量、平均气温为各省(区、市)算术平均值。

2.常年值为1971-200030年平均。

3.本公报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7  2007年中国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

Fig.17 Major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over China in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