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气候概况

 

ENSO监测

20049月开始的弱暖过程在20052月结束。20052月至年底,热带海洋大气状况接近正常

2005年初,赤道中、东太平洋异常暖水迅速减弱,赤道东太平洋出现负海温距平(图1),2月份Nino综合区指数降至0.2 (图2),至此,20049月开始的弱暖过程结束。20052~8赤道太平洋大部为正海温距平,9月赤道东太平洋异常冷水加强并迅速向西扩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年底(图1)。

   1 赤道太平洋(5oN ~ 5oS)海表温度距平()时间-经度剖面

    Fig.1 Time-longitude section of equatorial Pacific (5oN ~ 5oS) SST anomaly (Unit: )

 

2003       2004       2005

 

2  NINO关键区海温指数(单位:℃)和南方涛动指数序列

Fig.2  Variations of NINO indices (Unit: ) and SOI

季风监测

2005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6候爆发,比常年偏迟2候。南海夏季风爆发后至 6月第4候期间,对流层低层(850hPa)的西南风一直维持在华南地区,并较常年同期偏强。6月下旬,随着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迅速北跳,西南季风前沿推进到黄淮地区。8月中旬,假相当位温的340K等值线迅速南撤至30ºN附近,并在9月中旬前维持少变。9月第6340K等值线撤离南海地区,表明暖湿气团主体已撤出我国东部地区(图3)。同时在9月第6候后,对流层低层南海季风监测区内的西南风也稳定转为东北风。2005年南海夏季风于9月第6候结束,结束时间接近常年。

2005南海夏季风的强度指数为-1.42,较常年偏弱。其中除56候至63候和82候至83候两段时间内南海夏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外,其余大部分时段的南海夏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图4)。从我国东部降水的时间演变来看,在7月之前多雨区主要在华南地区,7~9月多雨区则主要位于淮河流域

3  850hPa 110~120ºE平均假相当位温(单位:K)时间-纬度剖面

Fig.3 Latitude-time section of zonal averaged (110-120ºE) potential

pseudo-temperature (θse) (Unit: K) at 850hPa

4 南海监测区纬向风强度指数变化(方框为气候平均值)(单位:米/秒)

Fig.4 Variation of zonal wind index over SCS (Unit: m/s)

积雪监测

2005年,北半球积雪面积总体上较常年明显偏小,其中欧亚地区积雪面积较常年略偏小,中国地区积雪面积较常年明显偏大,青藏高原地区积雪面积较常年略偏大(图5)。

2004/2005年冬季,整个北半球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略偏大,其中欧亚大陆、中国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大。45oN以北的欧亚和北美洲大陆高纬度地区大部积雪日数达75天以上。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东部、西亚部分地区、欧洲西部和美国东、西部部分地区积雪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0天以上,其中中国北部和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偏多20天以上。2005年春季,北半球的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小,欧亚的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略偏小,但中国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大。2005年夏季,北半球、欧亚、中国和青藏高原的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均偏小。2005年秋季,北半球和欧亚的积雪面积仍较常年同期偏小,但中国的积雪面积接近常年,青藏高原地区的积雪面积均较常年同期略偏大。

c

 

d

 

5 区域积雪面积距平指数(单位:百万平方公里)

a)北半球(b)欧亚大陆 (c)中国(d)青藏高原

Fig.5 Regional Snow Cover Anomaly Indices (Unit: 106km2)

(a) Northern Hemisphere  (b) Eurasia  (c) China  (d) Tibetan Plateau

6 2004/2005年冬季北半球积雪日数(左)及距平(右)分布(单位:天)

Fig.6 Number of Days with Snow Cover (left) and Anomalies (righ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Dec.2004~Feb.2005 (Unit: day).

注:原始资料出自http://www.cpc.ncep.noaa.gov/data/snow/,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分析。气候标准值取19732002年平均。

Remark: Original data are from http://www.cpc.ncep.noaa.gov/data/snow/.Analyse: Climate System Diagnostics and Prediction Division/National Climate Center/CMA. Climatology is from 1973 to 2002 base period mean.

200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2005, 全球气候持续偏暖,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暖年,仅次于最暖年1998年。年内,南亚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欧洲中部和西部经历了极为严重的高温干旱,巴西北部亚马孙热带雨林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全球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此外,暴雨雪袭击了西亚、南亚北部、中亚、日本和中国的部分地区、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2005年全球飓风(台风)灾害十分惨重。大西洋飓风为历史上最活跃的一年,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成为有记录以来影响美国最严重的飓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虽较常年偏弱,但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则表现出数量多、强度强和灾害重的特点。

1.   2005年为有记录以来全球第二暖年

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较1961-1990平均值高0.48,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最暖年为1998年,比30年平均气温高0.54)。就全球而言,200510月和6月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10月和6月,主要增暖分布在非洲、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和美国大部。北大西洋、赤道印度洋大部和阿拉斯加湾地区的海温增暖也比较明显,其中北大西洋地区的海表温度为有记录以来最高。

2.   高温热浪

2005年澳大利亚是191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1~5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75,超过以前记录0.57

56月,南亚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5~50。高温造成了近500人死亡。

7月中下旬,热浪席卷美国中西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连续一周在40以上,西部近200个城市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凤凰城和拉斯维加斯日最高气温达47,高温至少造成34人死亡。

3.   干旱

春、夏季,欧洲中部和西部经历了极为严重的高温干旱。葡萄牙和西班牙遭受了近60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法国西北部创高温纪录,意大利北部最高气温达36,比利时中部和南部、德国西南部最高气温超过30,英国东南部地区水库储水量创1914年以来同期最低值。8月份,由于干旱的原因,葡萄牙、西班牙、法国3国陷于持续的大规模森林火灾之中。其中受灾最重的是葡萄牙,该国已经连续3年遭受严重森林大火的袭击,截止8月底火灾吞噬了13.4万公顷森林,超过2004年全年过火面积,共造成13人死亡。

由于自200412月以来降水显著偏少,巴西北部亚马孙热带雨林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干燥炎热的天气使热带雨林频频发生火灾,严重的干旱导致亚马孙流域数条主要河流干涸,河床裸露,亚马孙河水位创历史新低。

15月,澳大利亚经历了严重的干旱,这期间全国平均降水仅有168毫米,为1900年有记录以来第二低值。

4.   暴雨和洪涝

69月,印度遭遇严重洪涝。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该国西部和南部出现洪涝,造成了1800人死亡,2千万人受灾。

6月中旬,中国南方因持续大暴雨引发洪水,造成171人死亡,2160万人受灾。

2月,持续2周以上的暴雨引发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河流决堤和泥石流,造成至少80人死亡。

58月,持续暴雨引发东欧多国严重洪涝,尤其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 造成财产、基础设施和农业损失。8月中旬,暴雨引发的洪水袭击瑞士部分地区、奥地利、德国南部和捷克共和国,其中罗马尼亚受灾最重,至少66人死亡。

中国的西江、闽江、淮河等流域及四川、辽宁等地夏季发生严重暴雨洪涝。湖南、黑龙江等地局地暴雨及诱发山洪灾害严重。

12月中旬,越南中部连降暴雨,引发山洪,造成至少47人死亡和6人失踪。

9月下旬,连降暴雨引发尼泊尔西部地区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10人死亡,39人失踪。

4月下旬,埃塞俄比亚东南部连降暴雨,河堤决口,造成约40人丧生。5月上旬和下旬,肯尼亚部分地区持续暴雨引发洪水,造成至少9人死亡。6月上旬,暴雨引发索马里南部朱巴河决口,造成7人死亡。8,塞拉利昂南部暴雨引发洪灾,造成至少20人死亡。

5.   台风与飓风

2005年是大西洋飓风历史上最活跃的一年。命名的热带风暴和飓风数目分别达到27个和14个,均超过此前的记录(分别为1933年的21个和1969年的12个)。

给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带来严重灾害的飓风有丹尼斯、艾米丽、斯坦、威尔玛和贝尔特。7511日,飓风“丹尼斯”袭击了海地、古巴和美国,至少造成60余人丧生,约200万居民被疏散。飓风带来了狂风暴雨并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电力和交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1018日,受热带飓风“斯坦”的影响,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墨西哥南部、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暴雨成灾,引发洪水和泥石流,造成617人死亡,约1400人失踪。飓风威尔玛是大西洋有记录以来最强的飓风。

年内,7个风暴(其中4个达到飓风强度)登陆美国。8月下旬,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州至少1300人死亡,是1928年以来影响美国最严重的飓风。

相反,在北太平洋东部,飓风活动较常年偏弱。今年有15个命名风暴生成(平均数是16),7个达到了飓风强度。

在西北太平洋,有23个命名风暴生成(平均数是27),其中13个达到台风强度。

2005年登陆中国台风表现出数量多、强度强的特点。登陆个数8个(多年平均值为7个),平均强度为有记录以来最强。8月上旬,台风麦莎影响中国东部,共造成29人死亡,农作物受灾15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80.4亿元。9月初,台风泰利横扫中国东南部并且造成严重灾害,造成至少150人死亡。10月初,台风龙王袭击中国台湾和福建,造成至少159人死亡。

9月上旬,台风“彩蝶”袭击日本西部造成20人死亡,7人失踪,139人受伤,24.2万人撤离,多处出现山体滑坡、房屋被毁、交通中断和住宅进水等情况。

6.   雪灾

2月,暴雨雪袭击西亚、南亚北部和中亚地区。土耳其和黎巴嫩受大雪影响,交通受阻。连续大雪使伊朗北部700多个村庄受困,150多间房屋倒塌,2万多座住宅毁坏。阿富汗的一架客机在暴风雪中坠毁,严寒天气致使180名儿童病死。巴基斯坦由于连日雨雪天气引起多处水坝决口和严重洪涝灾害,导致雪崩事故接连不断,造成5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失踪,数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牲畜死亡。印控克什米尔地区15年来最大规模降雪引发雪崩和山体塌方,造成300多人死亡。

1月上旬,美国内华达山脉地区遭遇近几十年未见的暴风雪袭击,致使交通瘫痪,至少有12人丧生。1月下旬,一场暴风雪席卷了美国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其中,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气温一度降到-36;马萨诸塞州一些城市的积雪厚度达到900毫米以上。这场暴风雪造成了大约20人死亡。

2月,暴风雪频繁袭击欧洲。莫斯科遭遇有纪录以来最大一次降雪,雪深超过300毫米。在德国南部和东部地区,大雪造成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受到大雪严重影响的还有阿尔巴尼亚、奥地利和罗马尼亚东部及黑海沿岸地区。暴风雪席卷捷克全国,有些地区2月初的气温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为近40年来的最低记录。

5月中旬末,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突遭暴风雪袭击,造成至少31人死亡,14人失踪。

12月中旬,日本连降暴雪,多处地区的降雪量超过历史同期记录,造成至少15人死亡。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异常气候事件

2005年,我国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大风、冰雹、雷击、龙卷风、高温、雪灾、低温冻害等多种气象灾害。年内,我国各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42亿元,因灾死亡2475人,属于灾害偏重的年份。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881.8万公顷,其中干旱、暴雨洪涝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9%(图7)。华南南部出现了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多年来少见的严重春旱,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发生夏秋连旱,江南西部、华南西部一度秋旱明显;西江、闽江、淮河流域及湖北、湖南、四川、辽宁等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渭河、汉江流域秋季出现特大洪水

7  2005年全国主要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比例图(%

Fig.7 The Proportion of Covered Areas of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ver China in 2005

干旱

全国干旱范围偏小,损失偏轻

年内,我国没有出现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严重干旱,旱情较常年轻。但华南南部出现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多年来少见的严重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初夏旱,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发生夏秋连旱,江南、华南一度秋旱明显。据气象部门统计,2005年,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1602.8万公顷,成灾面积847.9万公顷,绝收面积195.5万公顷,有2313万人饮水困难。

华南南部自2004年秋季开始少雨,20049月至20055月中旬降水总量一般只有300600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图8)。海南、广东西南部及广西东南部出现了秋冬春三季连旱,造成江河来水量减少,水库等蓄水量严重不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00多万公顷,550多万人发生饮水困难。另外,45月云南大部持续少雨,西部和北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8成,发生近50年来少见的严重春旱。

 

 

 

 

 

 

 


8 华南南部91至次年520日降水量(毫米)逐年变化

Fig.8 Time Series of Mean Precipitationmm in Southern part of South China

from Sep.1st to Next May 20th

 

初夏,西北东北部、华北西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由于持续少雨,加之气温普遍偏高,土壤失墒加剧,致使西北东北部、华北大部夏旱露头并发展。7 月至9月中旬,这些地区降水量仍然不足,部分地区还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致使旱情维持并发展,其中内蒙古中西部、宁夏中北部等地旱情严重(图9)。内蒙古有800多万公顷农作物和牧草受旱,240多万人发生饮水困难;宁夏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0多万公顷。

 

 

 

 

 

 

 

 

 


9  2005年9月20干旱监测图

Fig.9 The Map of Drought Monitoring over China on Sep.20th,2005

 

910月,江南西部、华南中部和西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5成,部分地区偏少58成,广东、广西东部、湖南南部、贵州东南部等地出现较为严重的干旱。10月底,湖南省因旱771万人受灾,68.9万人饮水困难。11月上旬,广西有921.4万人受灾,147.7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2.6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7亿元。

 

暴雨洪涝及滑坡、泥石流

汛期,我国暴雨洪涝灾害较常年偏重,西江、闽江、淮河流域及湖北、湖南、四川、辽宁等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渭河、汉江流域秋季出现特大洪水。据气象部门统计,暴雨洪涝造成约1.3亿人受灾,1246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100万公顷,成灾面积604.7万公顷,绝收面积146.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70多亿元。

53162,西南地区东南部、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出现了强降雨天气,其中贵州中部、湖南大部以及江西西部过程降雨量达501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100毫米。强降水引起的暴雨山洪以及地质灾害造成湖南省473万人受灾,82人死亡,4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2.9亿元。

610,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及其附近地区出现突发性的强降雨天气,形成山洪灾害,造成沙兰镇117人死亡,其中105人为该镇中心小学学生。

61725日,华南大部、江南中南部出现了入夏以来最强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广西西江梧州站出现了自解放以来的最高水位,广东西江高要站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福建闽江出现了超过20年一遇的大洪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京九、鹰厦铁路一度中断。强降水造成2160万人受灾,171人死亡,66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

7月上中旬,淮河流域、汉水流域及川、渝大部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由于降雨强度大、雨量多,使得淮河流域王家坝站继2003年后又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涝造成川、皖、鄂、豫、陕、渝等6省(市)2700多万人受灾,死亡93人,失踪2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8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5亿多元。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西北地区东南部和黄淮等地出现了大面积秋雨天气渭河发生了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汉江1983年以来最大洪水。持续阴雨及洪水,给陕西、湖北、四川、甘肃等省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灾害。陕西省52个县(市)、39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1万公顷,绝收面积7.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湖北省16个县(市)、139.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3亿元。

 

台风

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严重

2005年台风共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66.1万公顷,死亡429人,直接经济损失814.7亿元,属于台风灾害偏重年份(图10)。

 

 

 

 

 

 


10  1990-2005全国逐年台风直接经济损失

Fig.10 The Change of Direct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yphoon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05

2005,共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表1,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7个)略为偏多。由于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给浙江、福建、海南、安徽等地造成严重损失,其中浙江省经济损失最大,福建省死亡人数最多。“麦莎”登陆后影响9个省(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80.4亿元,“泰利”先后影响8个省,直接经济损失153.6亿元,是2005年影响最大的两个台风。而“龙王”共造成159人死亡,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台风。“卡努”是本年在我国大陆登陆最强的台风,也是自1956年“8.1台风之后浙江登陆的最强的台风,造成了141.1亿元的经济损失。“达维”是继1973年第14号台风之后登陆海南最强的一个台风,给海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6.7亿元。2005年台风共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45.3万公顷,死亡414人,直接经济损失799.9亿元,属于台风灾害偏重年份。

 

1  2005年登陆台风(含热带风暴)简表

  Table 1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yphoons (including Tropic Cyclone) Landed on China in 2005

编号(名称)

登陆时间

(月.日)

登陆地点

最大风力

(级)

受灾地区

0505(海棠)

7.18

7.19

台湾宜兰

福建连江

12

12

福建、浙江、江西、湖北、安徽、

河南、河北

0508(天鹰)

7.30

海南琼海

10

海南、广东

0509(麦莎)

8.6.

浙江玉环

12

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安徽、

山东、河北、天津、辽宁

0510(珊瑚)

8.13

广东澄海

10

广东、福建、江西、湖北

0513(泰利)

9.1

9.1

台湾花莲

福建莆田

12

12

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河南、江苏、广东

0515(卡努)

9.11

浙江台州

12

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福建

0518(达维)

9.26

海南万宁

12

海南、广东、广西

0519(龙王)

10.2

10.2

台湾花莲

福建晋江

12

12

福建、浙江、江西

台风“麦莎”造成严重损失  2005年造成影响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重的台风是0509号台风“麦莎”。“麦莎”于200586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干江镇登陆,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45/秒,中心气压为950百帕。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龙王塘镇再次登陆,登陆时已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图11)。由于“麦莎”台风强度强,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又恰逢天文大潮期,致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福建、天津9省(市)不同程度受灾。共计受灾人口2316.6万人,死亡29人,紧急转移安置230.5万人;倒塌房屋7.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53.3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80.4亿元。

11   台风“麦莎”路径图

Fig.11 The Track of Typhoon MATSA 

 

雷雨大风和冰雹

2005年,大风、冰雹、龙卷、雷击等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据气象部门统计,全国有1300多个县(市、区)次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灾害,共造成64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66.7亿元。总体而言,灾情较常年偏重,但比上年轻。其中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受灾较重。48四川、重庆、湖北、云南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造成24人死亡;41925日,江苏、安徽、福建、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东、山东等省(市)相继遭受冰雹、龙卷风和暴雨袭击,死亡36人;614,江苏省部分地区遭受冰雹、暴雨和龙卷风袭击,造成10人死亡;61821日,山东省部分地区遭受风雹袭击,死亡4人;71115日,江西省部分地区遭受风雹灾害,造成16人死亡;716,湖北省鄂州等地部分地区遭受冰雹、龙卷风袭击,造成8人死亡;730,安徽灵璧县韦集镇出现大风、龙卷, 造成15人死亡,46人受伤。

雪灾与冻害

200512228日,内蒙古兴安盟连续出现多次降雪过程,导致牧区积雪平均厚度达到2033厘米,草原山沟雪深达40厘米。兴安盟科右前旗10个苏木乡镇遭受特大白灾,受灾5.5万户、12.5万人,受灾接羔点1500个,受灾牲畜总数130万头(只)。特别是乌兰河以上地区,大雪压坏200多所棚圈,压死、冻死大小牲畜1.24万余头(只),山羊流产率高达60%,冻伤牧民100多人。白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20052月上、中旬,湖南、湖北和贵州万山特区等地出现了严重的冰冻灾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农林业和交通运输等受到严重影响,湖南省电网遭遇了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破坏。这次冰冻灾害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损失之重都是历年来所罕见的,湖南、贵州和湖北三省共有115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0万公顷,倒塌房屋1.1万间,损坏房屋6.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4.3亿元。

20051237日、1018日和2021日,山东烟台、威海两地连续三次遭受强降雪袭击,累计降水量为建站以来历年同期的最大值。由于降雪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且伴有剧烈降温和偏北大风,给烟台和威海两市的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城市交通状况恶化,短途客车停运,高速公路、机场关闭,中小学多次停课。此次雪灾共造成烟台、威海两地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死亡2人。其中威海受灾较重。

夏季高温和秋季“秋老虎”

200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图12)。季内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以及内蒙古大部、新疆等地都先后出现了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华北大部、黄淮西部、江南东南部、华南中部和西部及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重庆、内蒙古西部、新疆南部等地还出现了3840的酷热天气,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达4045左右。河北、山西、山东、浙江、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华北南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其以南大部地区以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等地夏季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一般有2040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515天。

 

 

 

 

 

 


12  夏季(6-8月)全国平均气温逐年变化

Fig.12 Time Series of Mean Temperature over China

in Summer(from June to August)

 

9月中旬,江南、华南及四川东部、重庆的部分地区持续晴热高温,出现了“秋老虎”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达到3537,局地超过38。上海、江苏、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安徽、广东、四川、重庆9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1121日,江南、华南中部和北部高温日数普遍有35天,其中江西大部、福建西部和北部、浙江西南部以及湖南南部等地达到51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8天。持续的“秋老虎”天气对部分晚稻抽穗灌浆产生不利影响,并加速了部分地区旱情的发展。

沙尘暴

2005年春季,我国共出现9次沙尘天气过程(表2),比上一年同期明显减少,也少于20002004年春季平均值(13.6次)。从北方地区历年春季平均沙尘日数变化来看,2005年春季沙尘日数为50年来同期最少。

2005年,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出现在41621日,影响到我国北方11个省(区)。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出现在42728日,其中内蒙古二连浩特、阿巴嘎旗、满都拉、锡林浩特出现了强沙尘暴。

 

2  2005年春季我国主要沙尘天气过程

Table 2 The Main Sand-Dust Weather Processes over China in Spring2005

 

序号

起止时间

(.)

过程

类型

主要

影响系统

扬沙和沙尘暴影响的范围

风力

()

1.   ..

3.911

扬沙

冷锋

新疆、内蒙古中部、辽宁、甘肃北部、宁夏、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的局部地区出现了扬沙,其中甘肃玉门、金塔,内蒙古拐子湖出现了沙尘暴

西北风4-5级,局地6-7

2.    

4.57

扬沙

蒙古气旋

冷锋

内蒙古东部、吉林西南部、辽宁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北西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湖北东北部等地的局地出现了扬沙,其中内蒙古二连浩特出现了沙尘暴

西南风4-5级,局地6-7

3.    

4.69

沙尘暴

冷锋

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青海、甘肃西部和中部、宁夏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扬沙;其中新疆民丰、铁干里克、若羌,内蒙古拐子湖、乌拉特中旗、锡林浩特、西乌珠穆沁旗,青海冷湖、诺木洪,甘肃敦煌,宁夏盐池出现了沙尘暴,新疆民丰还出现了强沙尘暴

西北风4-5级,局地6-7

4.    

4.1314

扬沙

冷锋

气旋

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辽宁北部、山东东营、河北邯郸、河南新乡出现了扬沙;其中内蒙古苏尼特左旗、辽宁通榆出现了沙尘暴

西北风4-5级,局地6-7.

5.    

4.1621

沙尘暴

蒙古气旋

冷锋

内蒙古中部,青海都兰、茶卡,甘肃敦煌、离台、中部地区,宁夏大部,陕西北部,山西中部,河北,辽宁锦州,河南新乡,山东西部,安徽砀山地区出现了扬沙,其中内蒙古拐子湖、满都拉、朱日和、阿巴嘎旗、新巴尔虎右旗,甘肃酒泉,陕西榆林,河北张北出现了沙尘暴,青海托勒、河北饶阳出现了强沙尘暴

西北风34级,局地56

6.    

4.2728

强沙尘暴

蒙古气旋

冷锋

内蒙古中东部、山西、河北、辽宁北部、吉林西南部、北京、山东北部等地出现了扬沙;其中二连浩特、阿巴嘎旗、锡林浩特、苏尼特左旗、那仁宝力格、克什克腾旗、和林格尔、东乌珠穆心旗出现了沙尘暴;二连浩特、阿巴嘎旗、满都拉、锡林浩特出现了强沙尘暴

西北风46级,局地7-8

7.    

4.295.1

沙尘暴

蒙古气旋

冷锋

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吉林西北部、河南北部、山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扬沙;其中内蒙古的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那仁宝力格、东乌珠穆心旗、西乌珠穆心旗出现了沙尘暴

偏西风46级,局地7

8.    

5.45

扬沙

气旋

冷锋

南疆盆地、青海西北部、甘肃中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陕南局地出现了扬沙;其中新疆民丰,青海茫崖、都兰,山西大同出现了沙尘暴;青海冷湖出现了强沙尘暴

偏北风4-6级,局地7

9.    

5.10

沙尘暴

蒙古气旋

冷锋

内蒙古中部出现了扬沙,其中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或强沙尘暴

西北风57

 

 

 

极值统计表

 

3  2005年年(季)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极值分布区域统计

Table 3 Regional Distributions of Extremes for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nd Mean Temperature in 2005

降水量

最大值

次大值

最小值

次小值

 

 

 

 

冬季

 

吉林、浙江、西藏

 

 

春季

辽宁

吉林

上海

 

夏季

 

 

 

新疆

秋季

 

 

 

 

平均气温

最高值

次高值

最低值

次低值

北京、云南

西藏

 

 

冬季

青海

西藏

 

 

春季

 

湖南

 

 

夏季

山西、上海、云南、宁夏、西藏

浙江

 

 

秋季

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

河北、吉林、上海、江苏、安徽、湖南、广西、贵州、云南

 

 

 

注:1.全国年(季)降水量、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为全国31个省(市、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各省(市、区)年(季)降水量、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分别为各省(市、区)的算术平均。

    2.常年值为1971~200030年平均。

3.《公报》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3 2005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

Fig.13 Major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over China in 2005